李居明将为你介绍如下内容:

1582年为什么没有十月?

不是没有十月,而是十月少了十天

我们知道,地球环绕太阳转动的周期是365.2422天,而早先人们所使用的儒略历中,因为每4年加进了1个闰日,即2月29日,所以平均下来,每一个儒略年为365.25天。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0.0078天(约11分14秒)的差别。一两年还无所谓,甚至十年二十年也过得去,可是几百年积累下来就非同小可了。事实上,在13世纪时,儒略年比实际的天象已经超出了8天,春分日竟然变成了3月13日,而天文学上规定应当是3月21日。当时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罗吉尔·培根,特意于1263年致信罗马教皇乌尔班四世,敦促他们研究解决这个大问题(当时的制历权在教会)。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难倒了教廷,一直拖了三百多年,致使误差进一步扩大到10天。直到1582年,格里果里十三世教皇才同意了一位业余天文学家的方案,颁发了改儒略历为格里历的法令,其实,改变的实质主要有二:即在当年扣除多余的10天,具体说来说是把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后面的那一天,作为10月15日星期五(本应是10月5日星期五);今后凡不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等不再作闰年,只有如1600年、2000年等那样可以被400除尽的年份才仍用闰年。这实际意味着在每400年中加了397个闰日,比原先少了整整3天,也说是说,在新的格里历中,一年长度平均是365.2425天,这与实际年长只差25.9秒,足可保证在二三千年内不出差错

1582年十月份为何消失了?

1582年,为了解决地球自转周期“时间差”的问题,新的《格里历》从当年的十月往前跳过了10天。“天呀!我要少活10天”!“还我10天的生命”!人们高呼着口号,上街游行抗议。新的《格里历》的法令颁布后,英国议会通过了使用新的“历法”的决议,这自然引起了“高贵”的英国人的不满。许多民众为自己的人生少了10天的“寿命”,悲伤了,愤怒了。抗议的人群涌向街头,……。看来几百年前“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是真不会“算账”呀!日历向后“跳了”10天,那在当年12月22号以后死的人,不就死到下一年了嘛!等于多活了“一岁”啊。

严格从历法角度来讲,不是1582年十月份消失了,而是 公历(西元)的1582年10月5号到10月14号这十天消失了。 (文章有点长,但真的很有用哦)

( 每隔十九年,你的农历生日和公历生日就会和你出生的那一年重合哦 )

其实在整个 历史 上,还真出现不少这样的情况, 我将从这10天的消失的原因、中国历法发展、现存历法的角度进行阐述 ,希望粉丝们能够喜欢,互相交流。

一、1582年10月5号-14号10天消失的原因

这个和我们现行的历法有关,不是消失了,而是被人为的抹掉了。

人为的说法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历法纠正、一种是世界末日。

1、我们先来了解比较科学的说法--因历法纠正而抹掉10天

过生日都采用的是太阳历,也就是公历,但在老一辈人哪里一般过的都是月亮历,也就是我们说的农历。因为现在世界通行的历法是公历,也就是以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纪年元年(但经过现在某些的考证,认为基督出生的那一年应该是公元前6-4年),所以这十天对所有现在 历史 记载来说都是没有的,但是因为还有农历、佛历、伊斯兰纪年等方式的存在, 严格来说不是1582年10月这10天消失了,应该说公历1582年10月这十天消失了。 例如2020年10月11号,回历(伊斯兰纪年)是1442年2月24日,回历还没有到1582年,自然不会没有 历史 。(这里不是抬杠,而是严谨的角度来看,因为大家在潜意识已经认同了1582年就是公历的)

1582年以前,欧洲人使用的历法,叫做儒略历,当时罗马执掌颁布历书的祭司出现了严重的错误,把原来历法上规定的“每隔三年置闰”误解为“每三年置一闰”。从公元前45年起,到公元前9年为止,这之间本应设置10个闰年,他们却设置了13个闰年。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也就是一个回归年),真实的时间长度是365.2422天。那么,按照儒略历算下来,它的平均长度:(365+365+365+366)/4=365.25天。和回归年相比,儒略历每年多出了0.0078天,也就是11分钟14秒。这个历法尽管已经虽然精准,但还是存在误差的,大约每128年就会出现一天的偏差。到了16世纪,这个偏差已经达到了10天。

于是在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再次修改历法。而他采用了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直接从日历中抹去。这10天就变为 历史 的空白。后来这个历法,一直被沿用,并随着西方主导的新世界体系传入整个世界。

2、另外还有一种说法,也就是为了避免世界末日的到来。

我们知道,玛雅人曾经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1582年消失了10天,2012年12月21过后10天也就是2013年, 用1582年的10天来补2012年的十天,于是世界末日那一天实际上失效了。 当然,这种说法只能当做一种茶余饭后的想法。

二、中国历法发展

这里我专门从中国历法发展的角度进行阐述,其实如果现在中国历法以“古六历”直接延续下来的话,上面少十天的现象会更多,让我们一探究竟。 个人认为,中国历法的发展总体上呈现从太阳历到阳历、阴历(月亮历)逐步交融过渡的过程。

古人最开始对太阳的东升西落,慢慢的有了一日的概念,古人对月、年的概念要比日要晚很多。那么当简单的历法出现之后,很多时候会出现一年15个月或者其他的情况, 当然我们现在是站在公历的角度来思考古人,这是有待商榷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日历的国家, 据史书记载曾有99种历法,多已失传。留存下来的最早历法,是周代时的古阴阳历。所谓阴阳历,实际上等于阴阳合历。即采用“阳历”,又称“太阳历”, 它是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阴历”又名“太阴历”,它是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数为一年。故实则为阴阳合历。

我国古代大都使用这种传统的阴阳历。到了春秋时代,即非常精确地用19年7闰的方法来调整阴阳历,这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贡献。它比希腊人发明这个方法早100多年。

春秋末年,我国已有四分历,它的岁实是365.25日(岁实就是由本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日数)。这是当时世界上最进步的历法,其数值比后来罗马凯撒所颁布的儒略历相同,而且早了好几百年。

我国阴历曾有四种岁首:秦建亥,即以现行的阴历十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周建子,即以现行的阴历十一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商建丑,即以现行阴历十二月初一为正月初一。夏建寅,即以周历的三月为正月。现行阴历是沿用夏朝太阴历,故又名“夏历”。

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开始,在宫中使用日历,全年12个月,分为12册,每天一页,日历上写明月份和日期,交给服侍皇帝的太监,由太监在日历的空白处记下朝廷大事等,月终呈交皇帝过目后,再送交史官存档,编写“国史”。

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历代皇帝都把年终给文武百官送历书(称秦历),作为定例形成传统。一般历书都把干支、月令、节气、农事、黄遭吉日、农业耕作等经验,印在日历上,并留有空白,以备记事。

西洋古代历法,相对紊乱。但古代希腊历,与我国阴历,基本相近。西洋古代历,多以春分为岁首,埃及以秋分为岁首,后以冬至后十日为一月一日。

在古中国,每一次历法的调整都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农业生产,因为我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为本,重农抑商。因此现在中国农民基本还是以阴历来进行农事活动。

民国时期,曾经短暂的将公历的元旦改为春节,但是大多数还是以农历春节为重,建国后,基本形成两种模式,尤其是国家法定假日,90年代以来的传统文化复兴,元旦也过,但更重要的还是春节。

三、现存历法

在世界各地的历法的发展中,基本都是太阳与地球、月亮与地球运转关系规律进行总结出来的,但是因为地球分为南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恰恰相反,又各自处于不同的时间维度等原因,各地历法各有特点。

在此我只提4种现存使用人数较多的历法。前三种都与宗教有关,而且恰恰是世界三大宗教。

公历,也就是以耶稣出生的那一年开始,作为元年,到今天是2020年10月11日。

佛历,也就是以佛祖涅槃后一年为纪年元年,到今天是2564年,泰国和东南亚佛教国家民间用得比较多。

回历,也称伊斯兰历,又称希吉来历,是阴历的一种,为世界穆斯林所通用,公元639年,伊斯兰教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为纪念穆罕默德于622年率穆斯林由麦加迁徙到麦地那这一重要 历史 事件,决定把该年定为伊斯兰教历纪元。今天是1442年2月24日。

中国阴历,中国阴历也是阴阳调好的历法,不是单纯的月亮历, 目前中国阴历还是以天干地支的纪年方式,今天是庚子年八月廿五日。也有短暂的按照黄帝纪年法,也称为轩辕纪年法,也就是今天是4717年8月25日。 对于元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黄帝诞辰为元年,一种是以黄帝执政的那一年为元年。

随着近代西方的强大,公历也得以在世界通行认可,也方便了世界的交流,也是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当然,世界各地也还保存和使用者适合自己的历法。 公历如同英语,是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各地方本土的历法是各自的母语。

1582年,教宗优尔邦孔帕尼改变历法,用格里历取代儒略历,并将当年10月5日改为10月15日

为什么1582年没有十月?

世纪初通行的儒略历经过两次修改后,已经和我们今天的日历非常接近了。

但是闰年的设置和地球公转周期相比,还是有偏差,大约每128年会偏差1天。这样到了公园16世纪下半叶,偏差已经累计至10天。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再次修改历法。闰年从之前的每400年100闰改为每400年97闰,即能被4整除的设闰年,而逢世纪年一定要被400整除才能算是闰年,这样一来3300年才会产生1天的偏差。这便是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格里高利历,简称格里历,也就是我们说的公历。

那么,这偏差的10天,该如何修正呢?格列高利十三世使用了一个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直接把这十天从日历中抹去,于是1582年的10月5日至14日,便从日历中消失了。于是历法又回到与太阳年同步。那么这10天呢?这10天的确不存在了,这10天什么也没有发生,这10天根本就没过日子。如果你能找到当时的日记,10月4日记完后,下一页就是10月15日的事。用科学语言表达,这10天的持续时间为0。

为什么1582年没有十月

1582年是有10月的,但这个月少了10天。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因为闰年的存在。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为365。2422天,年的长度接近于365.25天,因此,以365天作为基本年长,每四年增加额外的一天,才能得到很好的近似。儒略历法一直使用到16世纪。当时年的近似长度和真实长度之间的差异已累计约10天。为了消除这个差数,罗马教皇格雷果里十三世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10月15日,减去10天让历法和回归年重新对应,开始使用新公历。

世界通用的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其前身是罗马时期实行的《儒略历》,儒略就是凯撒大帝。长期以来,罗马都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却没有完整的历法,法国学者伏尔泰曾经讽刺说:“罗马人打了许多胜仗,却不知道是在哪一天打的。”凯撒称帝后,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公元前46年,凯撒请希腊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索西琴尼,到罗马整理编制历法。最终,凯撒采纳了索西琴尼的建议,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了历法,即《儒略历》。公元前45年1月1日,凯撒下令在罗马实行这一历法,这使得之前的混乱状况得到了改善。该历法第一、二、三年都是365天,第四年366天,也就是闰年。于是重复365,365,365,366的周期,每年都是整数。可是,这一历法也有问题。

《儒略历》是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当时计算的回归年长度是365.25日,比实际上回归年的365.2422日长了11分14秒。起初,这不算什么问题,但是误差累积越来越多,麻烦就越来越大。比如在《儒略历》历法中,最早设定的春分节气是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但几百年过后,春分在《儒略历》上的日期却越来越提前,这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因为农民要根据节气种地的。此外,这对于宗教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教会要根据春分确定复活节,长此以往,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在教众们看起来,这是非常不严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