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明将为你介绍如下内容: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名词解释

1.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蛋白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不同的病理因子影响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单纯红细胞减少性贫血。

3.缺铁性贫血(IDA):当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存储铁耗尽,继而红细胞内铁缺乏,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

4.巨幼红细胞贫血(MA):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某些影响核苷酸代谢的药物导致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合成障碍所导致的贫血。

5.溶血:指细胞遭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

6.溶血性黄疸:溶血伴有黄疸。

7.无效性红细胞生成:又称原味溶血,指骨髓内有红细胞在释放到血循环之前已经在骨髓内破坏,可伴有黄疸,其本质是一种血管外溶血。

8.白细胞减少:指外周血红细胞绝对计数维持低于4.0×109/L。

9.中性粒细胞闫少: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成人低于2.0×109/L,在儿童大于10岁低于1.8×109/L或小于10岁时低于1.5×109/L时。

10.出血性疾病:因止血功能缺陷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血管损伤后出血不止为特征的疾病。

11.血栓形成: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形成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相应部位血供障碍的病理过程。

12.自体输血:当患者需要时,安全输入自己预先储存或失血回收的血液。

13.异体输血:当患者需要时,安全输入与患者血型相同的他人提供的血液或血液成分。

14.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指对患者进行全身照射、化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身的造血细胞经血管输注给患者,使之重建正常造血的免疫功能。

以上是总结归纳的临床内科学各系统知识的重要名词解释,更多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请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临床医学知识库 !

贫血名词解释

贫血是指人体循环中红细胞减少,当少于正常范围时,人体各器官系统将没有足够的氧。

贫血的定义,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低,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到组织而产生的一组综合征。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比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的浓度来代替。

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的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期是110g/L,孕妇血红蛋白100g/L,就是有贫血了。

国外一般都以1972年WHO制定的诊断标准为基础,血红蛋白低于下述水平诊断为贫血,比如6个月到6岁的儿童110g/L,6-14岁儿童120g/L,成年男性是130g/L,成年女性是120/L,孕妇是110g/L。

anemia名词解释?

anemia是贫血、贫血症的意思。贫血症是由于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血红蛋白(一种将氧气输送到血红细胞和身体各个组织的蛋白质)造成的。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一个人会觉得乏力和感觉筋疲力尽、心情忧郁和易怒不安。其它症状还包括疲劳、头晕目眩、晕厥、冷漠、易怒不安、注意力集中能力不断下降和无法忍受的寒冷感觉。几乎有百分之二十的女性有患贫血症的危险。

溶血性贫血的名词解释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 扩展资料

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或溶血性状态。正常红细胞的寿命约120天,只有在红细胞的寿命缩短至15~20天时才会发生贫血。

溶血性贫血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红细胞破坏加速的原因可概括分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前者多为遗传性溶血,后者引起获得性溶血。

溶血性贫血有多种临床分类方法。按发病和病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溶血。按溶血部位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临床意义较大的是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贫血的名词解释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贫血指的是单位血容量里边,主要是红细胞的数量下降低于同一海平面下正常人的正常值的低线,我们就说他是贫血。我们经常会用血红蛋白的数量来评价是否贫血,比如像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g/L,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10g/L或者是孕妇的血红蛋白量低于100g/L,我们就说这个人贫血了。

血红蛋白的量低于正常值以后,它可能还有一些影响因素,比如在一个海平面下,如果要是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他的比值跟我们同一海平面下他的这个值可能就不一样,他相对就高。还有它可能会受到一些生理因素的影响,比如妊娠期,整个血容量增多,相对于血红蛋白它的量相对就会减少,所以我们的值就从110g/L调到100g/L,它的贫血的这个值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