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明将为你介绍如下内容:

司马昭的性格特点?

三国时期,曹魏是最强大的诸侯国。在曹魏阵营中,出现了数不胜数的人才。当初的曹操唯才是举,吸引了众多人才。司马懿加入曹魏后,对曹魏来说无疑是如虎添翼,只不过在曹魏后期,司马家族一家独大,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到了之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干脆直接称帝。

在曹魏后期,人才凋零,其次当初追随曹操的老将大部分已经不在人世,因此,即使是司马家族专权,也是没有办法的。曹丕继位后,大肆的限制了宗亲的权力,因此曹魏后期,曹氏家族真正掌权的人没有几个。“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自古以来,争王位都是残酷的。

虽然司马家族在后期掌管了曹魏,但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年龄较大的,也是实力较强的。两人对司马懿的位置,肯定是心心念念的。但是司马懿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司马师,那么司马昭心里会服从吗?为何司马昭不篡权呢?即使是亲兄弟,在皇位面前,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比如说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内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射杀了哥哥李建成以及弟弟李元吉,最终登上宝座;明朝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自己侄子建文帝的统治,夺得皇位。还有更为严重的就是康熙皇帝晚年时期的九子夺嫡,无论是历史上哪一个朝代,几乎都发生过因为皇位争夺的事情。

那么为何司马昭没有篡权呢?他难道不喜欢司马师的权利吗?现如今看来,不是司马昭不想篡权,而是不敢篡权。同为司马懿的儿子,两兄弟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在司马懿去世之后,两兄弟共同协作,为后来司马家族灭去魏蜀吴,建立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兄弟两人的性格确实有很大差异的。

司马师的性格非常稳重,遇事处变不惊,沉着冷静,而且有全局观念,是不可多得的领导型人才。在这一方面,司马昭则不同,司马昭处事的能力,远不及司马师。司马昭在治国与治军方面就要略逊一筹,他没有哥哥那样运筹帷幄的能力,更多的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也就是说,司马昭是一个武将。

举个例子来说,司马懿告诉司马师,自己想要夺权的时候,司马师面不改色,但是司马懿告诉司马昭时,司马昭则是夜不能安寐”,其实,司马昭并非不懂得父亲的用心,可一旦真动手夺权,他还是顾虑重重。自古,帝王都需“无情”,如果事事都是敢想而不敢做,那么又该如何面对风诡云谲的政治呢?

司马懿对自己这两个儿子也是十分了解,他清楚只有司马师能够担当大任。更为重要的是,司马懿夺权之后,仍然不稳定,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司马师能够稳定局面。司马师没有子嗣,司马昭将自己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了哥哥。在公元255年,司马家正式夺权的第四年,由于平复外乱,积劳成疾,司马师在平定毋丘俭,文钦之乱后,病死在了回师途中。

对于司马昭而言,司马师没有实际威胁到他的地方。司马师早逝,两人没有了任何有可能的利益冲突,唯一有可能的继位问题还因司马师没有子嗣而不了了之,最终的权利还是落入了司马昭手里。司马昭之所以不敢篡权,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司马师的权威。司马师有着足够的权威,使得司马昭无法与之对抗。

为何司马昭没有夺取司马师的权力?一是为骨肉亲情,二是为共同利益,三是两人没有利益冲突。即使是司马昭想要篡权,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要知道,当时的司马懿将权力交接给了司马师,司马昭想要篡权,则名不正言不顺,这是得不到朝中大臣支持的。因此,即使是司马昭想要夺权,成功率也很低。

差距巨大,另外司马师属于军政权力一人独揽大权,司马昭不过秘书之职而已,想夺也夺不了。再者,司马师强悍无比,凶狠无比,无比,若非天不假年,司马昭尊崇无比,敬畏无比,怎敢夺权?而且当时司马政权极其不稳定,司马师司马昭都是聪明人,不会如袁绍儿子们搞内斗。

司马昭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司马昭的性格特点是思维比较细心,对人分析比较到位,但在面对诸葛亮时总是棋差一招,因此对诸葛亮存在顾虑才出现糊涂的情况,为人也比较圆滑、谨慎、有心计。细心,多疑,稳重,沉着,富有谋略。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病逝,年五十四,葬于崇阳陵。数月后,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庙号太祖。

司马昭的性格特点

大将军司马昭,比背景更厉害的,是其本人计谋与性格上的毒辣

有句话叫虎父无犬子,它同样适用在司马懿父子身上,作为其次子,司马昭在三国整个历史当中可以说他把政治与权谋玩得非常的娴熟。并且由此得到了机会,消灭蜀国而直接对抗吴国。当时他和父兄一起发动了兵谏,让司马氏得以独专朝政,在其兄司马师身亡之后他被封为大将军,也正是由此开始了属于他的那段岁月。最初的时候,他就延续了他的兄长专横专政的行事作风,面对少帝下诏给其留屯许昌的旨意。他从字面上就很清楚地了解到,少年皇帝不愿意给她以相当于司马仪以及司马氏的大权。

所以面对这样的圣旨他并没有理会,反而是带着大军由许昌直奔洛阳。这样的行事方式,可以说是完全让人出乎意料的,所以当时没有一点兵权的君王也只能是逆来顺受,违心的升他为大将军。其实早在那个时候开始他就有了篡权的想法,并且开始为这一路慢慢布局。当时他派了自己的心腹贾充去到各地视察,并且探寻那些反对自己的人,从而列出了一个黑名单。

并且在那个时候,他遭到了其他臣子的驳斥,他借由这件事情而立了一个下马威。面对那些非议,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令得诸葛诞无奈之下只能起兵谋事,而这个时候聪明的司马昭便挟持者君主一起征讨诸葛诞。这一方面就让诸葛诞所谓的忠义起事不能成行,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君主在其位进行的阻碍,同时也提高了司马昭自己的声望,可以说是一举三得的一件事情。

就是靠着这样的计谋让他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大,并且及时皇帝对其有所不满,也不能有任何动作。当君主实在无法按耐住自己心中的悲愤的时候,带着自己的童仆找到了司马昭示威的时候,他却是装聋作哑的让下属贾充出面召集死士,并且让小兵一枪要了皇帝的命。可以说这样的借刀杀人是展现了他狠毒的那一面的。虽然其实他的心中也许早就想这么做了,但是是君这个名号毕竟在古代来说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他还是假意为其伤心,并且用头撞着车辇嚎哭起来。但是当群臣建议杀贾充以决民愤的时候,他却又拿自己的死士成济说事,用了舍卒保车这样的方式。因为对于他来说贾充是不能被杀的,首先他是自己实现政权集中的得力助手,杀掉他损失太大,二来如果杀了自己的心腹,谁还敢给他这样的人卖命呢。所以也正是如此,他拼命也要将其保下,我们不可否认他在玩弄政治权术上面有着非常高的领悟力,并且因为其眼光的敏锐以及个性上面的阴狠,让他最终成功的达到了权力的巅峰。

司马昭性格特点

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就可以看出他的野心蓬勃。

以下是对司马昭的历史评价。

房玄龄:“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事殷之迹空存,翦商之志弥远,三分天下,功业在焉。及逾剑销氛,浮淮静乱,桐宫胥怨,或所不堪。若乃体以名臣,格之端揆,周公流连于此岁,魏武得意于兹日。轩悬之乐,大启南阳,师挚之图,于焉北面。壮矣哉,包举天人者也!为帝之主,不亦难乎。”

赞曰:“世宗继文,邦权未分。三千之士,其从如云。世祖无外,灵关静氛。反虽讨贼,终为弑君。”

毌丘俭、文钦:“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

王经:“朝廷四方皆为之效死。”

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张悌:“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司马昭画像

羊祜:“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而吴复背信,使边事更兴。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不一大举扫灭,则役无时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勋,成无为之化也。”

习凿齿:“自是天下畏威怀德矣。君子谓司马大将军於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土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

虞世南:“克宁祸乱,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时,厥功为重。及高贵纂位,聪明夙智,朝野欣欣,方之文武,不能竭忠叶赞,拟迹伊周,遂乃伪杀彦士,委罪成济,自贻逆节,终享恶名。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王应麟:“司马师引二败以为己过,司马昭怒王仪责在元帅之言。昭之恶,甚于师。”

王夫之:“使司马昭杀贾充以谢天下,天下其可谢,而天其弗亟绝之邪?己谋逆而人成之,事成而恶其人,心之不昧者也。”

赵翼:“司马氏当魏室未衰,乘机窃权,废一帝、弑一帝而夺其位,比之于操,其功罪不可同日语矣!”

罗贯中:“①假意投身强哭尸,公然弑主待推谁?欲诛成济瞒天下,天下人人已尽知!”“②司马当年命贾充,弑君南阙赭袍红。却将成济夷三族,欲使军民耳尽聋!”

司马昭性格如何?

司马昭的性格是:直率,无脑,多疑,做事不经大脑。所以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