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居明将为你介绍如下内容:

北伐战争的口号?

北伐战争的基本口号是:反帝反军阀,打倒列强,除军阀。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完成,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扩展资料: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被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当日逝世。 6月8日,国民革命军开入北京。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对象是哪三派封建军阀,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6年7月9日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府的反动统治,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这是孙中山多年的愿望,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要求。

国民革命军有8个军,约10万人,总司令是蒋介石。7月12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14日,国民党发表《北伐出师宣言》,两党一致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三支军阀部队:一是直系吴佩孚,二是奉系张作霖,三是由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

北伐战争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伐战争

孙中山自1917年在广州建立革命政府起,就一直计划北伐,铲除北洋军阀,以求中国的统一和建设。他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武装,积极为北伐创造条件。1925年 3月孙中山逝世后,中国国民党将广州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将两广建设成北伐的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则在全国各地发动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掀起革命高潮。1926年春,直系、奉系军阀和冯玉祥国民军大战于北京附近的南口,国民政府认为条件基本成熟,形势有利,于 6月 4日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 9日在广州誓师,开始北伐。这时,国民革命军辖有第l、第 2、第 3、第 4、第 5、第 6、第7、第 8军共 10多万人。北洋军阀主要集团有:直军吴佩孚部20万人,占据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孙传芳部 20万人,占有福建、江西、安徽、 江苏、浙江等省;奉军张作霖部 35万人,占有京、津、河北、山东及东北各省。国民革命军决定利用各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进攻矛头首先指向吴佩孚集团。在湘鄂战场,北伐军以第 4、第 7、第 8军为主力,7月 l1日攻占长沙,8月中下旬,继续沿粤汉铁路向北推进,突破汩罗江,连克岳阳、汀泗桥、贺胜桥等要点,9月上旬攻占汉阳、汉口,10月10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丧失殆尽。在江西战场,以第 2、第 3、第 6军和第 l军一部,于 9月 6日发起进攻,连克赣州、萍乡、高安等地,19日第 6军一度攻人南昌,因受到优势敌军反攻而退出。10月中旬,第 4、第 7军也加入江西作战,11月4日攻占九江,8日再占南昌,孙传芳主力也被歼灭。接着,北伐军以第 l、第 2、第3、第 6、第7等军,分途向东南沿海和长江下游进攻。到 1927年 3月,连克福州、安庆、杭州、南京;中国共产党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上海,迎接北伐军于 3月23日入城。4月,各军继续向江北进攻,6月占领郑州、开封、徐州等地。在此期间,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于 1926年 9月在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誓师,响应北伐,随后占领兰州、西安,沿陇海路东进,与北伐军会师。但 1927年 4月 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不仅造成国共分裂,也引起国民党内讧,北伐被迫暂停。1928年初,国民党各派取得妥协,继续北伐,将国民革命军扩编为第l、第 2、第 3、第 4集团军,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分任各集团军总司令,4月沿平汉、津浦路北上对张作霖奉军作战。这时北洋军阀各派都投靠在张作霖麾下,编为安国军,企图顽抗,但敌不过已占绝对优势的北伐军。6月 3日,张作霖退出北京,4日晨被日军炸死于奉天(今辽宁沈阳)附近的皇姑屯车站,安国军解体,张学良继任奉军首领。北伐军占领京、津后,停兵于山海关内。经过谈判,张学良于 12月 29日将东北各省悬挂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青天白日旗.表示归顺南京政府,这一事件被称为“东北易帜”。国民党完成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北伐战争至此结束。

出奇制胜的汀泗桥战斗

1927年 8月 1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突破泪罗江后,沿粤汉铁路及两侧地区向北攻击前进,25日到达湖北咸宁境内的汀泗桥以南。这是一座铁路桥,三面环山,一面是水,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武汉的屏障,也是北伐进军的必经之路。直系军阀主帅吴佩孚在这里部署了一个多师的兵力固守。国民革命军第 4军决心以独立团和第 35团正面强攻,其他各部两翼配合。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中掌握的唯一 一个建制团(团长名叶挺,故也称叶挺独立团),北伐以来一直是第4军先锋,战斗力很强。但 26日攻了一天,直军守备坚固,无法接近铁桥。天黑后,叶挺根据白天观察,再进行现地勘察和访问,找到一条人迹罕至的崎岖山路。午夜时分,叶挺请一位当地农民作向导,率领部队攀山过岭,悄无声息地迂回到敌人后方,于 27日凌晨突然发起攻击。直军不知所措,前后乱了阵脚。第 4军正面部队乘势冲锋,夺占铁桥。天明后,汀泗桥守敌一万多人一部被歼,大部投降。北伐军源源通过,直逼武昌城下。第 4军赢得了铁军称号,独立团则是这支铁军的铁拳头。

北伐战争中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在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配合和支援北伐,这是北伐战争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条件。 1926年 10月和1927年 2月,中共在上海曾组织两次工人起义,都因准备不足而未成功。1927年 2月 23日,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组织特别军委,由中央军委委员周恩来任总指挥,准备第三次起义。周恩来与赵世炎、罗亦农等进行周密部署、检查,配发武器,训练队伍,收集情报。3月 21日,当北伐军进抵上海近郊时,起义开始,全市 80万工人总罢工,以5000名工人纠察队为骨干,向市内北洋军阀的军警发起进攻,其中北火车站战斗最为激烈。起义工人筑起街垒,包围车站,到22日傍晚,残余军阀武装一部乘车逃跑,一部被解除武装,工人纠察队共缴枪 3000多支。随即成立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迎接北伐军入城。

蒋介石凶相毕露的“四.一二”政变

蒋介石自 1912年结识孙中山后,即表示要追随孙中山;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在“永丰”舰避难和指挥作战时,蒋也随侍左右,参与其谋;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蒋也拥护,因而获得孙中山信赖,委以重任。但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蒋即开始反其道而行之。1926年 3月 20日制造“中山舰事件”,把共产党员排挤出国民革命军第 l军;在北伐战争过程中,杀害工农领袖,压制工农运动,与国民政府闹对立。当北伐军占领南京、上海和东南各省后,他认为自己羽翼已丰,形势有利,便迫不及待地与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勾结起来,于 4月 12日宣布“清党”,在上海、南京各地大肆屠杀共产党员、进步人士和工农群众;并且不顾原在广州建立、现已迁到武汉的国民政府的存在,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不仅彻底破坏国共合作,也造成国民党内讧,北伐战争被迫一度中断。这次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四·一二”政变,是蒋介石真面目的大暴露。

张学良的明智抉择东北易帜

1912年 1月 1日中华民国成立时,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主持制定的国旗,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横条为图案,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也就是代表中国各民族共和)。1917年后孙中山在广州建立革命政府时,又将国旗图案改为青天白日满地红,象征皓日照耀着大地。但北洋政府统治的地区,仍以五色旗为国旗。国旗更换成为政权归属的标志。1928年 6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平、津后,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任统治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退回东北,被日本关东军炸死于奉天附近的皇姑屯车站,其子张学良继任为奉军领袖。国民革命军因担心日本武装干涉,没有追击,停兵于山海关内,派代表与张学良联系,寻求政治解决。日本帝国主义一心想把东北变成其独占的殖民地,对张学良软硬兼施,阻挠中国统一。张学良虽出身于大封建军阀家庭,但思想上与其父辈不同,不愿国家陷于分裂和混战。他一面与日本周旋,一面与国民政府秘密达成协议。1928年12月29日晨,东北三省同时废止五色旗,升起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表示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将东北主权归于中央。张学良这一爱国举动,被称为东北易帜,是对日本殖民侵略政策的一个打击。

国民党派系火并之一蒋桂战争

蒋指蒋介石,桂指李宗仁、白崇禧,因李、白都是广西人,其部队也多是广西人,故称桂系。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第 l、第 2、第 3、第 4集团军都得到扩充,1928年底,全国军队总数达 250万人。蒋介石以北伐已经结束,需要裁减军队,减轻财政负担为由,提出编遣方案,但其目的却是要削弱别人,壮大自己,因而遭到反对。于是,蒋介石便采取逐个削弱的办法,首先挖李宗仁第 4集团军的墙脚。1927年 8月,北伐军打到长沙时,蒋介石曾主动提出与李宗仁拜把,蒋为兄,李为弟,“同心一德,生死系之”。刚过一年半,盟兄就要对盟弟动手。1929年初,蒋在湖南培植亲信,想夺取桂系控制的湖南地盘,桂系发觉后,立即向湖南增派军队,双方矛盾尖锐化。3月 26日,蒋指责桂系威胁中央,下令讨伐,亲率 3个军指向武汉,暗地收买桂系将领阵前倒戈,很快把桂系在两湖的 3个主力军搞垮;同时。也以收买离间手法,使桂系在冀东的 4个军反水,几天功夫,桂系大败,第 4集团军解体。4月 4日,李宗仁通电下野,与白崇禧先后逃往香港,潜回广西,以图再起。

国民党派系火并之二蒋冯战争

1927年底,国民党内的反蒋势力还很强大,北伐还未完成,蒋介石为取得冯玉祥的支持,特意到郑州会见冯玉祥,对冯表示亲近和信任,主动提出与冯结义拜把,于是,两人互换兰谱,按年龄冯为盟兄,蒋为盟弟。蒋在兰谱中亲笔写道:“安危共仗,贫苦同尝,海枯石烂,生死不渝。”但北伐战争一结束,蒋就认为冯的第 2集团军实力太大,要冯多裁军,少领饷;冯指责蒋处事不公,两人由编遣问题而歧见日深,盟兄盟弟反目成仇。1929年 5月23日,蒋开除冯的国民党籍,撤消一切职务,下令通缉,冯也厉兵秣马,准备迎战。那时,冯的部队约40万人,驻扎在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但仗还未打,冯的大将韩复榘、石友三就被蒋收买,使冯陷于不利。及至 10月中旬打起来,冯被迫局促于豫西一隅,蒋以五路大军沿陇海、平汉铁路由东向西杀去,冯军力战一个多月,终因寡不敌众,退回陕西,据守潼关。

国民党派系火并之三中原大战

1929年蒋介石以各个击破策略打败李宗仁、 冯五祥后,只有阎锡山的第 3集团军还保持着完整的实力,有 20多万人,控制着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和京、津地区。阎锡山预感到下一个打击将落到自己头上,于是主动于1930年2月10日给蒋发电,建议第 l、第 2、第 3、第 4集团军总司令同时下野,脱离部队,将军权交给党,由国民党中央征求全体党员意见, 以总投票方式决定如何解决党争。蒋介石当然不接受,于2月17日复电, 指责阎割据称兵,威胁中央,制造内乱。但阎的建议在国民党内得到广泛响应,各派代表云集太原,对阎表示支持,向阎献策。一时间,阎锡山成为各派联合反蒋的核心。3月14日,第2、第3、第4集团军 57位将领联名通电促蒋下野,l5日,这 57位将领又通电共推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为副总司令,否认蒋介石的地位。4月 5日,蒋下令讨伐,大战爆发。双方都想拉张学良以壮大声势,张则表示中立,不参与任何一方。阎、冯的部署是:以第 3集团军主力在津浦路北段作战,目标是夺占济南、徐州;以第 2、第 3集团军各一部在陇海路郑州以东作战,夺取徐州,然后与第 3集团军主力会攻南京;以第 2集团军一部在平汉路南段作战,目标为夺取武汉;同时李宗仁部由广西出湖南,协同冯军会攻武汉。阎锡山设大本营于津浦线,冯玉祥坐镇郑州指挥。蒋介石也摆出决战架势,命何应钦为武汉行营主任,节制平汉、粤汉两方面作战;蒋则亲到徐州,指挥津浦、陇海两线战事。大战开始后,阎、冯军 5、6月间颇有进展:在津浦线,阎军攻克济南,直下兖州;在陇海线,冯、阎军占领河南归德(今商丘)、安徽毫县,逼近徐州;在平汉线,冯军攻占河南漯河;在南方,李宗仁也很快占领长沙、岳阳。但正当反蒋军在各线推进时,蒋又收买冯部将领刘茂恩在陇海前线倒戈,打乱了阎、冯部署,使其攻势顿挫;又令粤军将领陈铭枢攻占衡阳,切断李宗仁后路,逼李撤回广西,战局逐渐转为对蒋有利。在此期间,蒋又多次派人向张学良游说,任命张学良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许以华北和青岛地盘。9月18日,张学良发出拥护中央的通电,随即率两个军 11万人入关,进驻察哈尔省会张家口和平、津一线,实行武装调停,使阎、冯全盘陷于不利。10月中下旬,阎、冯军全线撤退。11月4日,阎、冯通电下野。蒋再次获胜。这次大战,反蒋军兵力约 70万,蒋军兵力约30万,张学良东北军11万,总计各方投入兵力在 100万以上,历时半年,伤亡约 30万人,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因战场主要在中原地区,所以历史上称为中原大战,或蒋冯阎大战。

北伐战争的标志?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在广州东校场举行,党政军负责人和各界民众5万余人参加大会。国民革命军共有8个军,约10万人。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宣告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广东革命政权得到统一和巩固,全国工农革命运动空前高涨,为北伐战争奠定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群众基础。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推动下,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北洋军阀三派力量:

一是占据河南、湖南、湖北的直系军阀吴佩孚,约有兵力20万人;

二是占据东北各省和京、津等地的奉系军阀张作霖,连同受他节制、统治山东的张宗昌的军队在内,约有兵力30多万人;

三是占领苏、皖、浙、闽、赣5省的直系军阀孙传芳,有兵力20万人左右。广州革命政府组成的国民革命军,共8个军约10万人。

北伐结束

1928年五三惨案发生后,5月9日,张作霖呼吁双方南北双方停战,合力对抗日本侵略,在通电中表示“佥以国内苦战,外侮趁虚而入”应“以侮释嫌,合力抗外,必得世界之同情,对内更多符多年国民之要求”。他表示愿意派人到南京召开善后会议,商讨统一问题。

5月底,国军包围京、津地区。6月3日晚,张作霖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作霖坐火车抵达沈阳附近皇姑屯车站(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刺杀。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为皇姑屯事件。

6月8日,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商震部开入北京,光复京、津,宣布北伐结束,将北京改名北平。两周后,张作霖儿子张学良赶回沈阳,继任父职,东北局势复趋稳定;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三省易帜,全国出现形式上统一局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革命对象是?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后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至此北伐完成。 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统治全中国,成为中国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内外仍有不同势力割据,造成日后发生中原大战等连串内斗冲突。

自 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革命党人,继续从事民主革命活动,为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共和、富强统一而奋斗不息。俄国 十月革命成功,孙中山先生深受启发,从而明确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任务。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 中国国民党。在 共产国际和苏联代表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和当时崛起于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合作,拉开了轰轰烈烈的 大革命帷幕。[3]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与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苏联帮助下,国民党组建了以蒋介石为校长的 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在打败陈炯明后,1925年,孙中山在广州改组 大元帅府为 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

1925年7月1日, 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由汪精卫任政府主席,胡汉民任外交部长,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聘任鲍罗廷为高等顾问。[4]除此以外,并设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汪精卫兼任主席,蒋介石等8人为委员,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一称作 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5]10月1日,国民革命军举行东征,击败陈炯明残部,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上统一。

国民政府为何要发动北伐战争?有多少势力参与了这场战争?

1926年7月9日,中华民国革命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发动了北伐战争,目的为了改变军阀林立,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国家的统一。

当时,五卅运动使中国革命形势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各阶层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憎恨日益强烈,渴望早日结束军阀混战,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中国共产党决定利用反奉战争的有利形势,积极推动人民群众进行反奉倒段的斗争。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并没有受到削弱,革命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帝国主义走狗手里,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段祺瑞已经下台。北洋政府控制在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其附庸,占据两湖、河南、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直系军阀的支派孙传芳占据着长江中下游。

北伐的主要敌人:张作霖军(35万人) 、吴佩孚军(20万人) 及孙传芳军(20万人)。

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连克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此时,国民政府内部汪精卫与蒋介石决裂,北伐一度陷于停顿。

“宁汉合流”(两个国民政府合并)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二次北伐) ,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也加入进来,直逼北京。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连夜撤离北京。在撤往东北途中的皇姑屯被日本刺伤,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6月8日,国民革命军开进北京,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北伐战争不是军阀混战,它是国共合作中进行的,目的是反对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当时的革命统一战线包括工人、农民和大、小资产阶级,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北伐结束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通知中国,成为在国际上唯一代表政权,但国民政府内外仍存在着不同势力割据。

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政府决裂,导致十年内战。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