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东汉外史》是由作者“寂寥山川”创作的火热小说。讲述了:灵帝抬眼观瞧跪在榻前的几个人,叹了口气。“陛下可是有旨意?”张让伏地说道:“陛下若有旨意,奴婢等在此伺候!”灵帝轻咳一声,摆了摆手,缓缓说道:“阿父,扶朕起身!”张让上前,将灵帝扶起,随手拿起一个大引枕,塞到了灵帝的身后,灵帝靠着引枕,双手交叉于身前,头上绑着明黄色的抹额,深深凹陷的眼窝,蜡黄色的面...

东汉外史

免费试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宦官弄权,残害忠良,朝廷上下,一片哀鸿。有识之士或归隐山林,或辅佑明主,静候乱世到来。东汉灭亡之祸,由桓、灵二帝起,桓帝昏聩无能,专宠宦官;灵帝不辨忠奸,卖官鬻爵,亲佞远贤。终于引发动乱,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太平道人张角,聚众起义,横扫九州。虽然大规模叛乱在数月内平定下去,但大汉江山已然是风雨飘摇。灵帝不思镇抚,日日与宦官在西园为乐。

转眼间,中平六年,灵帝的病情不断加重,经医官诊断,恐怕撑不过今年,不过这种消息,是不会外传的。这一日,灵帝卧于南宫嘉德殿内,深知自己已是油尽灯枯,连忙召最信任的宦官入宫。蹇硕、张让、封谞等人受命前来,见到病榻上的灵帝,不禁唏嘘一片。虽然这些宦官对待朝臣无所不用其极,但对待皇帝的确是有几分忠心的。灵帝抬眼观瞧跪在榻前的几个人,叹了口气。

“陛下可是有旨意?”张让伏地说道:“陛下若有旨意,奴婢等在此伺候!”

灵帝轻咳一声,摆了摆手,缓缓说道:“阿父,扶朕起身!”

张让上前,将灵帝扶起,随手拿起一个大引枕,塞到了灵帝的身后,灵帝靠着引枕,双手交叉于身前,头上绑着明黄色的抹额,深深凹陷的眼窝,蜡黄色的面庞,煌煌昭示着,这是一个将死之人。蹇硕、封谞等人见此,无不垂泪。

灵帝强打精神说道:“阿父,几位常侍,朕,恐命不久矣。”

众人皆抢话道:“陛下千秋鼎盛,定能万岁!”

灵帝抚了抚手道:“听朕讲完。”众人躬身聆听,灵帝说道:“朕现在最挂心的,便是立储之事。朕看皇子辨行为轻佻,无帝王威仪,不如皇子协聪明好学,欲废长立幼,诸卿以为如何?”

蹇硕上前道:“陛下并未册立太子,只需一道旨意,立皇子协即可,何需如此烦恼?”张让、封谞等人皆点头称是。

灵帝道:“皇子辨有何进撑腰,如之奈何?”

蹇硕皱了皱眉,思索道:“陛下,欲立皇子协,必先杀何进,以除后患!”

听罢此言,灵帝眼中闪出光芒,随即开口道:“蹇硕听朕旨意,朕授你临机专断之权,定要保皇子协为帝,西园八校尉皆归你节制,可听清了!”

蹇硕叩首道:“奴婢定不负圣意,请陛下善保龙体!”

灵帝长叹一声,倒于床上!几人急忙上前,发现灵帝已然驾崩。时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张让等人伏地大哭不止,殿外的小黄门一头雾水,纷纷猜测殿中发生了什么。

蹇硕抹了一把眼泪说道:“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我们得尽快铲除何进!”

段圭哭道:“此刻就全凭蹇幕府您做主了!”

张让一旁帮腔道:“蹇幕府说如何,我等就如何!”

蹇硕思来想去,说道:“如今之计,唯有秘不发丧,命人传旨何进前来,我等于宫内擒而杀之!”其余几人皆点了点头,忙派小黄门前去传旨!一面整理灵帝妆容,暂时将灵柩安置在南宫玉堂殿内。

何进接旨后,整理朝服,腰悬佩剑,大踏步入宫而来!蹇硕埋伏了几路兵马于何进必经之路上,也该着何进命大,方要进宫,正碰见校尉司马潘隐!潘隐向何进使了使眼色,这时何进才意识到,平日禁卫森严的皇宫中竟然无人值守!连忙逃出宫门,直奔城外军营而去!蹇硕深知事败便没有好果子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统领西园禁军兵马,出城擒拿何进。何进这头连忙召集与他要好的大臣,商讨对策。

座上一人起身道:“宦官势大,并非一日而成,如若想尽数除之,必要从长计议!”

何进斥责道:“曹校尉,今日某险些死于宦竖之手,岂能善罢甘休!”

众人正束手无策之时,潘隐推门而入大喊道:“大将军,大事不好,陛下已于今日驾崩!阉党秘不发丧,就为谋害大将军,把持朝廷!”众大臣皆流泪大呼,哭成一片!

黄门侍郎荀攸上前道:“大将军,阉党秘不发丧,其心可诛,如今之计,唯有先立新君,再除国贼”

何进假装思索了一下,缓缓说道:“拥立新君当是要务,怎奈阉贼在朝中党羽甚多,更有禁军虎符,若是不敌可如何是好?”

尚书曹彖张章知道何进的小心思,笑道:“大将军!莫不如诏外郡太守,勒兵来京,以除阉竖!”

何进大笑,看着张章,流露出欣赏的神色,说道:“此计甚妙,命主簿陈琳发檄各镇,令诸镇军,星夜驰援,以清君侧!”

群臣中不乏明眼人,深知外镇太守进京勤王并非良策,纷纷出言相劝,但何进大手一挥,根本听不进去任何意见,一方面是何进过于自信,另一方面是由于河东太守董卓馈赠的金银珠宝!卢植、郑泰、曹操、陈琳等人苦劝何进,不要引狼入室。

何进并不理会几人,对着其他大臣言道:“谁敢与某进宫拥立新君呢?”

众大臣皆拱手道:“臣等愿往!”何进抚掌大笑。卢植等人也只得跟随何进入宫。

司隶校尉袁绍挺身道:“大将军,末将愿领兵五百,护诸臣进宫!”

何进大喜,便命袁绍带兵五百,随行入宫。众臣来至宫门,只见蹇硕统带禁军汹汹出城,上千虎贲,枪戟如林,众臣顿时萎靡!

何进上前大吼道:“蹇硕贼子!意欲何为?”

蹇硕大骂道:“何进小儿,带兵入宫,欲造反不成!”

两方便僵持在城门口处,互不相让。而宫内张让、封谞等人见蹇硕出城,便相聚密谋。

张让道:“蹇硕此去,怕是凶多吉少,我等该如何自处啊?”

封谞略加思索道:“不如改换门庭,去向何后表表忠心!”

段圭摇了摇了头道:“先帝有言,欲立皇子协。若是皇子协即位,何后一族还能长久?”

赵忠说道:“不见得,先帝又没有遗诏,再者何进手握重权精兵,蹇硕岂是对手!”

郭胜急切说道:“何进还有朝臣呢,蹇硕有什么?就那几千禁军,能抵得过满朝文武?你我啊,还得去巴结何后!”

众人一拍即合,拿了些金珠玉宝,前往长秋宫。

却说城门外,何进一声令下,袁绍挺枪直取蹇硕,不到十回合,蹇硕不敌,逃回宫内,禁军见此皆跪地投降!何进引众臣入宫,先至东宫承光殿请出刘辨。此时,刘辨正和刘协在殿中下棋,何进二话不说就将刘辨带走,刘协怕何进乱来,赶紧去永乐宫请董太后。

何进带着刘辨和众臣来到安放灵帝灵柩的玉堂殿,准备召集满朝文武,在柩前扶立新君。还未等召集大臣,只听天上几道响雷忽降,轰的一声,一道闪电直击灵帝灵柩。硕大的漆木灵柩散落一地,众臣大骇。何进手握佩剑,趋步上前。忽然,只听灵帝“哎呦”一声,何进弃剑而逃,诸臣与刘辨见此皆四散奔逃。

唯有卢植,郑泰,荀攸,曹操四人上前,跪伏于地高呼:“陛下醒来!陛下醒来!”

却说袁绍入宫之后,提兵追杀蹇硕。蹇硕慌不择路,刚要躲进御花园里,忽然看到空中一道紫雷降下,愣在了当场。袁绍看准时机,飞身一剑,将其人头砍下,又砍杀了数个小黄门才作罢。提着蹇硕人头,带着一队兵士,往玉堂殿而来,却见诸位大臣如同见鬼一般逃出嘉德门。

袁绍拉住一人问:“王大人,殿内何事?”

议郎王慎慌张道:“袁将军,大事不妙,先帝诈尸,已然咬死数位大臣了,袁将军,快快逃命吧!”说罢头也不回地逃出宫去。

袁绍想道:诈尸?此种怪力乱神虽有耳闻,但从未亲眼得见,正好前去看看!思罢,右手紧握精钢剑,左手提着蹇硕人头进了嘉德门!

此时的灵帝已然魂归九泉,幽幽转醒的是命不该绝的现代人刘准!刘准抬眼一看,只见五色藻井,上有龙凤龟麟,金漆斗拱,白玉垂花。随口说道:“我去!这什么地方?拍戏呢?”缓缓坐起身来,揉了揉脑袋,晕乎乎的茫然四顾。

郑泰大喜道:“陛下!陛下醒了!”

卢植、曹操、荀攸皆大喜道:“天子洪福万年!”

天子?刘准皱着眉看着阶下四人,难道说自己穿越了?这...这玩笑有点开大了吧!犹记得自己刚才正在横穿马路,忽然传来巨大声响,还没等自己反应过来,紧接着眼前一黑,自己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再睁眼就是这副景象,刘准的心情极其复杂。

抬眼看了看台阶下跪着的四人,其中三人身着皂色袍服,头戴赤帻进贤冠,左悬佩剑,右带鞶囊,三色组绶垂在腰间。另一人头戴鹖冠,身着赤色袍服,腰垂墨色绶,左佩剑,右手执笏。见几人的穿着,似乎是秦汉官服,虽然自己十分喜欢钻研历史,但仅凭服饰,还真不好推断。正在疑惑之时,袁绍提剑上殿。

卢植大喝道:“大胆袁绍!竟敢持剑上殿!陛下在此,还不速速跪下!”(因为事出紧急,卢植等大臣都不曾解剑脱靴,尤可谅解,但持剑面圣就是死罪。)

袁绍听闻,慌忙扔下佩剑和手里的人头,三跪九叩,高呼万岁。刘准抬眼看了看此人,孔武有力,相貌堂堂,心中大惊:袁绍!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这...莫非是东汉末年?那自己肯定就是汉末三帝其中之一了。

几位大臣见皇帝不开口,还以为受了什么刺激,忙张罗着宣太医。

刘准一摆手说道:“不必了,我没事”

几人互相看了看,并没在意皇帝没说朕。只要皇帝没事,那就是大喜事,几人的神色都缓和下来。

刘准是个三国迷,之前一直想见见乱世枭雄曹操究竟是长什么样子,现在袁绍在内廷当官,那曹操肯定也在,于是开口问道:“典军校尉何在?”袁绍此时是中军校尉,而曹操则是典军校尉,还好刘准没脱口说出曹丞相,不然那就是闹笑话了。

曹操挺身道:“臣在!”

刘准仔仔细细的看着这个个头不高但大眼浓眉,颇有几分豪杰之气的青年曹操,心想:曹操此人虽有篡汉倾向,且日后更是挟天子令诸侯。不过现在他并未完全成长起来,若是能驯服,为我所用,必是一把出鞘利剑。

想到这,刘准轻声问道:“孟德,宫中究竟发生何事?”

曹操一听皇帝竟然称呼自己的字,这可是莫大殊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正色挺身,说道:“启奏陛下,阉党密谋造反,谎称陛下驾崩,大将军与臣等前来保驾!方才,袁校尉所提人头便是蹇硕。蹇硕此人率领禁军围攻众臣,已有谋反之实了!其余阉党躲藏起来,尚未抓到!”

刘准思量了一下曹操的话,这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就是那个昏庸无道的汉灵帝,此时应该是灵帝刚刚驾崩,蹇硕等人欲诛杀何进,不料事泄,反而被袁绍所杀,如果还是按照正常的历史脉络,接下来,董卓等藩镇兵马就要进京了,到那时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一定要阻止他们滋扰京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刘准打起了精神,东汉皇帝可谓是高危职业,普遍的寿命短,不是受宦官擅权的气就是被外戚权臣胁迫,一不留神连小命都丢了。自己对于汉末这段历史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也是略知一二。如今何进这个外戚权臣暂时肯定不能动,但那些宦官们目前就如同丧家之犬,想要铲除,肯定是易如反掌,干脆就借此番宫变,将阉党一网打尽。

刘准看了看曹操,轻咳一声说道:“咳。。孟德,我...嗯....朕命你与袁校尉领兵五百,去将张让等人皆带到此处来,如有反抗,杀无赦!”(自己虽然没当过皇帝,但书中看过太多的帝王将相,说话也算是有模有样,有点皇帝的意思。)

曹操与袁绍领命退出大殿,带着羽林军,四处搜捕张让等人。

卢植却心下大惊:“看来皇帝是想诛杀阉党啊,虽然阉党可恨,但能制衡何进,如果此时就把阉党尽数铲除,何进就会趁机独揽大权,到那时,何进就是第二个梁冀!一定要想办法阻止皇帝。”思罢,看了一眼郑泰和荀攸,此时三人的想法相同,都互相使了使眼色。

刘准却没有想那么多,既来之则安之,还是先保住自己的性命最要紧。抬眼看着阶下跪着的三人,心想:能在这种时候还在这间大殿里的人,绝对是忠心的不能再忠心了。

虽然都是大汉忠臣,但刘准一个都不认识,抬手虚扶说道:“诸卿平身吧。”

三人纷纷再拜:“诺!”然后起身肃立一旁。

刘准大脑飞速运转着,思索着这三人究竟都是谁,想了半天毫无头绪,只得出言试探:“朕近日有些头晕目眩,视物不明,三位大人可有事启奏?”

卢植看了看龙椅上端坐的皇帝,出列跪地:“臣卢植有事启奏!”

卢植!刘准不禁大喜,身长八尺,声如洪钟,品德高尚,文武双全的卢尚书!更是刘备与公孙瓒的恩师,这让刘准如何能不激动啊!赶紧起身虚扶:“尚书快快免礼平身!”

卢植有些疑惑,虽然皇帝以前对自己也很尊崇,但并没如此客气过,站起身来道:“陛下龙体欠安,宜当多加休息,此番宫变,非是臣等谋反,而是阉党为乱,臣请陛下赦宥入宫众臣。”

刘准笑道:“这是自然,不知与卢尚书一同入宫都有何人,速速奏来,朕发明诏赦宥!”

卢植拜道:“臣代众臣叩谢陛下天恩。校尉曹操、袁绍,陛下方才见过,大夫郑泰,侍郎荀攸,也在此。大将军何进,大将军府掾王匡,大将军司马许凉,上军校尉司马潘隐,议郎王慎,尚书曹彖张章,假司马伍宕,长史何颙,主簿陈琳,骑都尉张邈等,方才大乱方寸逃出宫门,万望陛下恕罪。”

刘准摸着下巴,看着台阶下的三人,不必说,那个年长一些的就是大夫郑泰,智略过人,果敢刚毅。年轻一些的就是侍郎荀攸,经达权变,计谋百出,算无遗策,用计活捉吕布,大破袁绍,被曹操称为“谋主”!这种顶级谋士可不能放过,只可惜郑泰卢植,年纪太大,恐怕不能辅佐自己太长时间。自己深知汉末天下不乏英才,看来得想个办法,多多笼络人才才是啊!正思索着,忽然想到,何进这个庸材是不是已经命各藩镇进京了!

连忙开口问道:“诸卿,不知,大将军是否传檄各地,召兵进京了?”

荀攸此刻心中一惊,谋划此事时,皇帝正在被“软禁”,他是如何得知的?卢植与郑泰也是一脸疑惑。

三人伏地道:“启奏陛下,确有此事!”

刘准一拍龙椅,哗啦一声,龙椅竟然碎裂开来。三人急忙叩首谢罪!刘准有些错愕,何时自己有这么大的力气了?

荀攸拱手道:“陛下暂息雷霆之怒,大将军此举虽有不妥,但也是为除国贼,如今外镇尚未收到消息,不如快马追回。”

刘准开口道:“好,此事就交与荀侍郎,朕命你想尽一切办法阻止外镇进京,速速去办吧”

荀攸叩首道:“诺,臣定当竭尽全力,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拜罢,荀攸退出大殿。

刘准看着阶下的两位老文臣,满心感慨:“汉灵帝啊,汉灵帝!原本还是有机会扭转大汉倾颓的,为何不发愤图强啊!既然上天给了我刘准这个机会,那就让我代你,再造大汉天威!让世界都看看,我堂堂华夏,才是真真正正的世界之主!”

思罢,轻轻笑道:“卢尚书,郑大夫,此番保驾有功,朕如何封赏卿等啊?”

二人叩首道:“臣不敢,臣等尽分内之事,不敢求陛下赏赐!”

刘准摆了摆手道:“卢卿,郑卿,你二人皆是我朝柱石,以往朕昏聩,而今,朕问卿等,可愿同朕再造大汉盛世!”

卢植、郑泰二人愣在原地,半晌未言语。突然,二人开始跪地大哭,口中高呼着:“祖宗有灵啊!祖宗有灵!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准很快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仔仔细细的思索了一下东汉末年,大汉朝廷所面临的问题,正色道:“二位大人,如今朝堂,内有宦官秉政,外有何进专权,卿等可有良策?”

卢植正想着如何能不让皇帝马上杀宦官,皇帝又正好问起此事,在脑海里就形成了一个初步地计划,于是伏地道:“陛下!臣有一计,可以将此二患铲除!”

刘准大喜道:“卢卿快快讲来!”

卢植缓缓说道:“陛下,何进所依仗,无非京边五营,如今蹇硕已死,陛下可命宦官为西园八校尉,再命何进统领西园,而陛下自领禁军和京边五营,到时驱虎吞狼,必能除患!”

刘准刚要说点什么,殿外高声报道:“启奏陛下,张让等人一并拿到,听候陛下发落!”

小说《东汉外史》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